周建森:美术社做好主题出版的路径探析

来源:中国出版   发表时间:2021-02-23 09:14:13   浏览次数:8870   字体大小:

摘要:做好主题出版,是出版社传承文化、强化导向的责任担当,也是守正创新解放思想的重要抓手。作为做好主题出版的一支重要力量,美术出版社应坚持导向性、精准性、规律性、专业性、开放性,脚踏实地做好主题出版,让主题出版有深度更有温度、有意义更有意思、有影响更有回响。

原文刊登于2021年3期

原题为《美术社做好主题出版的路径探析》


出版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地坚定主心骨、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既是传承文化凝聚力量的光荣使命,也是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既是正本清源强化导向的责任担当,也是守正创新解放思想的重要抓手。美术出版社作为出版的一支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和其他专业出版社一样,迎来了做好主题出版的春天,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美术社做好主题出版

是责任担当也是发展需要


目前可能有不少人有这样的认识:美术出版社应该出版书法、绘画、摄影、雕塑、设计等美术业类的出版物,为什么要做主题出版?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明显的认识误区。
其一,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出版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要强化政治性、突出人民性、紧扣时代性,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毫无疑问,美术出版不能缺席主题出版,这是出版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其二,当前美术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也是出版社发展的内在需要和路径依赖。出版业务只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才能不被边缘化。如果仅仅做细分专业内容的出版,美术出版社就相当于放弃了一块重要的阵地,缺失了一块重要的市场,因之,没有行业地位,没有主流声音,也没有较强的话语权,自然也就没有较好的存在感。


以美术为载体和方式

做主题出版优势更明显


尽管美术出版社应该做好主题出版,但不少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美术出版社会不会因资源禀赋、人才储备等先天优势不足,在主题出版方面做得吃力勉强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跳出三个误区,厘清三点认识,个中优劣自然分明。


跳出美术专业做美术出版的思维定式


很多人将美术出版定义为美术专业内容的出版,这种思维是一种认识误区。对美术出版社来说,美术既是出版内容,也是出版方法和手段。书法绘画摄影雕塑设计等相关艺术门类作品的出版固然是美术出版,而对这些方式呈现的内容进行研究发掘传播也是美术出版。获得2018年“中国好书”的《马克思画传》以大量的艺术创作、历史照片等的图片讲述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同时获得该年度“中国好书”的《国家相册》(图1)也是如此,通过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的镜头,以图片和口述的形式,重温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家国记忆,将平凡人的生活堆积成风云激荡的历史,从普通人的动人故事中折射民族精神的光辉。这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用美术的形式做主题出版的内容,是无可争议的主题出版。


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编,

商务印书馆2018年11月出版

《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


跳出政治内容做主题出版的

思维定式


很多人将主题出版等同于政治内容出版,这种思维也是一种认识误区。这是狭隘地理解了主题出版。主题出版应涵盖哪些方面?2020年2月,中宣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就做好2020年主题出版工作提出要求,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选题重点。一是着眼为党和国家立心,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二是聚焦聚力工作主线,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三是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加强健康安全和生态保护教育,培育公民文明习惯;四是紧紧围绕宣传阐释党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五是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六是提早谋划、提前启动,认真组织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选题编写出版工作等。由此可以看出,主题出版不仅是政治类理论读物,也包括科普读物、大众读物,只要是为这六方面主要内容服务的,尽可百花齐放,乐见春色满园。主题出版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辩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出版不仅包括革命文化的内容,其他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同样也是主题出版。如江西美术出版社和央视合作,先后出版了《记住乡愁》《传承——活起来的非遗文化》(图2)等主题出版读物,而且分别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17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翻译资助项目。

中国中央电视台编,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传承——活起来的非遗文化》


跳出艺术圈做出版的思维定式


很多美术出版社的从业者,出于惯性思维,只围绕艺术家做美术出版和主题出版,这种思维还是一种认识误区。美术出版应该围绕人民的艺术做美术出版和主题出版。在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全国110种图书选题中,美术类出版物有11种,既有宏达叙事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画典》《敬献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经典图像志》《人民至上携手同行:2020抗疫图记》,也有细小叙事的《孩子剧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百名摄影师聚焦脱贫攻坚》《诗意栖居——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既有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决战决胜——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战“疫”中国:全国美术作品选》,也有聚焦伟大导师的《恩格斯画传(纪念版)》《列宁画传(纪念版)》。这些主题出版物无一例外地都是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典范。
拓宽思维的边界、打破思维的天花板,跳出上述认识误区,美术出版社做主题出版应该说是优势明显,大有可为。
优势之一:图文并茂的形式,富有吸引力、冲击力和感染力,更符合读者、市场当下的阅读习惯、阅读需要和阅读文化。能让主题出版有深度更有温度、有意义更有意思、有影响更有回响。
优势之二:美术出版社的书籍设计是强项,每年“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是各家美术出版社尽竞风流的舞台,而且中国编辑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主导的“金牛奖”已经成为整个编辑出版行业的标杆之一。装帧精美、文质兼美的图书往往本身就具有美感,让读者爱不释手,因而更符合读者对精品的需要、对美好读物的需要。


美术社做主题出版

扬优成势的五个维度


既然美术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具有显著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够扬优成势、以特取胜,更好地做好主题出版?笔者认为,从以下五个维度把握,有助于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形成声势、取得胜势。


坚持导向性,发挥好专业优势,将政治话语转化为群众话语,让有意义的内容更有意思


主题出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不言而喻,但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并不是要板起面孔来说教,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要得到群众的共鸣,就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群众的话语方式讲述群众感兴趣的、愿意接受的内容。着眼于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江西美术出版社策划了《时代印迹——中国版画100年》,通过不同时代版画的内容再现和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苦难辉煌的历程,通过版画体现历史的厚度、思想的深度,体现学术的高度、传播的广度,体现时代的力度、生活的温度。这套书获得了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此外,江西美术出版社还发挥专业优势,策划推出了《闪闪红星——老红军的时代画像》,邀请著名艺术家为100位老红军绘像,同时用精炼的语言介绍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策划推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连环画,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辅助读本,让党员干部在欣赏一帧帧艺术家精心创作的连环画时,汲取精神力量,感悟初心使命。


坚持精准性,瞄准好出版定位,把被动落实转化为主动作为,让精品出版切实传导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气派


做主题出版是美术出版社“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要根据美术出版社的资源禀赋精准发力,注重从小角度切入,按照重大节庆、纪念活动等提前谋划。2020年是实施精准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年,这些题材的出版物应该较早就谋划布局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因为涉及重大选题备案等相关规定,也要提前谋划布局。江西美术出版社筹划推出的一套“画说中国革命精神”丛书,邀请到国内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将军创作。因涉及图书内容的精益求精、大量的艺术作品的征集,这套书早在2018年就开始筹划,反复打磨,拟于2021年推出。该书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通俗的语言、精美的设计,打造一套轻学术、有温度的人文读本,讲述和绘就中国革命精神图谱。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出版人都积极行动,策划了一大批抗疫题材的图书,美术出版社也是其中的主力军。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的《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图3),摄影家们的取景框经常浸湿着泪水,通过充满人性温度的镜头,为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和中国人民“传神立传”,定格战“疫”的历史瞬间,诠释时代的精神图谱,书写伟大的抗疫精神。


中国画报出版社编,

中国画报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

《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


坚持规律性,把握好出版节奏,把效益落实在具体工作的项目上,保证精品出版源源不断


包括主题出版在内的重大出版项目是通达社会效益目标彼岸的桥梁,但如同建设大桥的桥墩,要非常科学,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和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相匹配。每种图书的生产周期都不一样,即便同时开始谋划、同步开始实施,每种图书正式出版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这和同时播种不同的种子,其生长周期不一样,最后收获的时节也不一样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出版社要善于“弹钢琴”,保证精品出版源源不断可持续。如有的出版社都专门成立了作者资源库、选题种子库,就已经立项的选题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既不“撞车”,也不“断档”,定期调度、动态调整、稳步推进、力求实效。


坚持专业性,实现好出版目标,把四处平均用力转化为“精专特”的深耕细作,在出版高原上打造出版高峰


做主题出版既要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给读者更多的选择,也要打井出水、善作善成。既要精准定位社会效益的目标,又要让读者真正愿意去读,真正“开卷有益”。因此,出版社一定要有战略定力,坚持和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不能看见其他出版单位某类某个选题取得了好的效益,就不加思考地跟风克隆,频繁切换关注点,否则很可能陷入邯郸学步、拾人牙慧的误区。做主题出版,应该主要在出版社多年厚植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中开花结果,遵循成为一种内在的科学的出版逻辑:产品—产品线—板块—品牌—高地。江西美术出版社在陶瓷类领域多年深耕,积累了海量的产品、诸多的产品线,在已经形成的板块的基础上,打造了较好的品牌产品,并且继续深度开发,2014年起,花数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瓷上世界”系列图书放眼全球,从瓷之路、瓷之韵、瓷之光的角度,历史而又艺术地再现中国瓷器走向世界的丰富图景,让读者从瓷上世界理解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风格对人类命运的担当。这套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入选“2018年度中国好书”,多语种版权输出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坚持开放性,拓宽出版边界,延伸出版触角,转化为立体融合出版,为精品出版不断赋能


做主题出版也要放飞思维的天花板,拓宽出版的边界。一是主题出版不仅限于一本书,可以是一个系列的产品;二是主题出版不仅限于编辑出版工作,而要以书为媒,可多方聚力;三是主题出版不仅限于传统介质的出版,还可融合出版。“扶贫先扶志”,为助力精准扶贫,江西美术出版社联合公益机构合力打造的“教育扶贫”“出版 公益”跨界项目“名著小书包”,通过免费赠送纸质图书和有声书的方式资助乡村儿童。该项目自启动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积极参与,通过“名人站台、广泛合作、活动造势、广告强推”等多项举措,迅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王蒙、余秋雨、梁衡、桂晓风、聂震宁、曹文轩等文化和出版名人纷纷给项目题词站台。该项目入选“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拾U工程”、国务院扶贫办“社会组织扶贫50佳案例”“江西省希望工程”合作项目、“江西省优秀网络扶贫创新案例”;荣获“全国出版发行集团品牌传播金案金奖”,以百强第五的成绩获“中国慈善公益项目大赛”铜奖。从上述五个维度发力,相信美术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定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定能让精心打造的出版物承载的精神内核,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

作者简介:周建森,江西美术出版社总经理(社长)、党支部书记,编审。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江西省“百千万工程”人才,中国编辑学会美术读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编辑学会副会长,全国艺术学名词编辑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江西财经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策划及责编的图书获得国家“三大奖”6项,“中国好书”4项,中宣部外宣项目9项。主持和承担了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瓷上世界”文化走出去融合发展与传播平台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9个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0个。在《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等权威刊物刊发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奖项。